第446章
了黄河安澜的承诺。 可惜后来,他没有把治何总决策完全交到靳辅手中,将其贬官了两年,虽然后来重新启用了,靳辅却没过多久就死在了任上。 康熙问道:“难道在几百年后的后世,靳辅是好官?” 胤祝一愣,皇阿玛为什么这么问啊,他只是在江南的时候听到过很多百姓说靳大人治河治得好后面的官都比不上而已。 胤祝不知道老头的心病,说道:“儿臣没听神仙师父说过多少靳辅的事迹,不过靳大人为黄河殚精竭虑奉献了半辈子进去,黄河两岸的百姓都记着他呢。被老百姓记在心头的官员,自然是名垂不朽的好官。” 康熙点了点头,很沉默。 儿子的标准是百姓,这在他之前看过的思想品德和十万个为什么书里即有体现。 胤祝说道:“不过现在四哥决心修整黄河大堤,儿臣想着至少一百多年不会发生大的决堤时间了。” 康熙心里的翻译是,一百年后就不一定了。 黄河坏,必是失修导致,连黄河都不顾的朝廷,必然也是烂掉了一定程度。 而这中间只有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啊。 提前禅位的念头第二次从康熙心里冒出来,第一次是十五跟他骂祖宗的那次。 只是每次一有这个想法,接踵而来的便是各方面放不下的事项,以及到底哪个儿子可堪大任的为难。 每当这时候康熙都会不自觉把目光落在十五身上,十五最看好的应该不会有错。 其实要不是这小子太胡来,把朝廷交到他手里他很可能把满朝文武都吓得立刻收拾包袱告老归乡,康熙还真想给他铺铺路直接让他来当这个皇帝。 胤祝不知道为什么,皇阿玛这一个眼神把他看得后背一阵发寒。